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这两天,中文互联网尤其是各大教育类媒体账号刷屏了一则新闻:“翻译界哈佛”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要关门了,荣膺被 AI 干倒的第一所世界名校。

一个个媒体标题也是毫不含糊:什么“重磅炸弹”“全网热议”“翻译界哈佛”“AI 杀死世界名校”等等。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照这个调子,那画面简直就是穿着反派黑斗篷的 ChatGPT 们冷笑着按下红色按钮,一座位于加州蒙特雷的著名学府就轰然倒塌。

可当我转到英文互联网社区想看看海外媒体的反应时,画风却有那么些不太一样:Reddit 上主题帖子发了一周,只有 4 个赞、20 多条留言;X 上,那条被中文媒体高频引用的推文也就八千多浏览。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作为对比同样一周前随便一条哈佛推出免费线上课程的推文浏览量就超过了30万。至于 CNN、NYT、卫报、BBC这些主流媒体的教育频道?一则新闻都没有。

所以——真的是 AI 干倒了“翻译界的哈佛”吗?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中文互联网社区,这件事的画风是这样:

“重磅炸弹”“全网热议”——新智元原文;

“时代的谢幕”——xhs 自媒体标题;

“翻译界哈佛败给 AI”——公众号标题。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再看英文世界:

校报 Middlebury Campus 发了一篇学生记者写的报道;

行业媒体 Slator(专门关注翻译和本地化的小圈子媒体)发了一篇分析;

学校官网简短公告,语气冷静;

Reddit 上几条帖子,热度极低;

X 上只有寥寥几条业内人士表达惋惜。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两相对比下来难免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在中文互联网,这件事简直就是“全球教育界的大地震”;但在英文社区,它更像是一条地方性教育新闻。

类似的“热度错位”在跨文化传播中很常见,中文舆论场同样也有放大镜效应。一旦某个故事有“名校 + AI + 危机”这样的关键词,就特别容易被炒作成“大新闻”。

所以当有人再说“全网热议”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要问一句:“哪个网?”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按照 Middlebury 官方公告,学校停止招生的理由其实很明确:招生人数持续下降,财务状况无法支撑。 他们甚至专门强调:课程质量和学术声誉无关。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但中文媒体在转述时,逻辑顺序发生了一点点变化:

招生不足 → 一定是 AI 抢了饭碗 → AI 导致就业前景差 → 学生不来读书 → 学校倒闭。

这条逻辑链确实能自圆其说,但也有点偷换概念。因为 MIIS 的困境,AI 只是背景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导火索。

实际上近年来全美非 STEM 学科整体萎缩,Humanities & Arts 专业招生普遍走低,这并不是 MIIS 一家的问题。招生困难是私立小院校的普遍困境:全美很多小型私立学院都在缩减项目,甚至关闭,原因多半都是学费收入不足以维持高成本。连芝加哥大学这样的巨无霸都在前不久宣布暂停人文专业博士的招生,又何况 MIIS 这种小型学院。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再说还有地理与生活成本问题,比如蒙特雷是加州著名的旅游城市,生活成本极高。对学生来说,读书成本非常大。而后疫情时代,美国签证政策趋紧,国际学生人数下降,也直接影响了许多大学的招生。

如果说 AI 的作用,那就是它让学生更犹豫: “我花几十万美金读翻译口译,毕业后是不是马上就被机器替代了?” 这种心理确实存在,但它只是众多因素之一。换句话说,AI 当然是推手,但肯定不是刽子手。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另一个值得吐槽的点是标题里的“翻译界哈佛”。

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 在口译、国际政策、TESOL 等专业领域确实很有声望,很多毕业生进入联合国、政府机构或跨国公司工作。但硬要说“世界顶尖名校”,难免有点标题党de嫌疑。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美国本土,它的定位其实是 regional graduate school。1955年成立之后规模一直不大,招生几百人,2005年又和私立文理学院机构学院合并,完全不是哈佛、耶鲁那种层级的顶尖名校。

甚至早在2003年,MIIS 就已经开始陷入财政危机的泥潭,一开始学校和加州大学系统谈判,试图加入 UCSC,被拒后又转向机构学院。如果不是时任机构学院校长 Ronald D. Liebowitz 的坚持,MIIS 的合并加入的议案在学校教职工会议上就已经被毙掉了。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至于“翻译界的哈佛”这个标签,很难说不是媒体传播创造出来的修辞:给读者一个容易理解的参照;把冷门学科包装成大牌招牌;顺便增加新闻的戏剧张力。

于是,一则“美国某声望不错的研究生院因招生不足将于 2027 年关闭”的地方新闻,摇身一变,成了“AI 干掉翻译界哈佛”的全球性震撼。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如果把“AI 干死名校”的戏剧滤镜拿掉,MIIS 的关停真正透露出的信号是什么?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人文学科的市场化危机高等教育越来越像一门生意,学科的存废取决于能不能“养活自己”。翻译、外语、国际关系这样的学科,社会需求有限,就业面狭窄,自然首当其冲。

AI 的心理冲击效应

即使 AI 还不足以取代所有翻译口译岗位,它也让学生和家长心里打鼓——“学这个专业值不值?” 招生端的犹豫,会逐渐放大为财政端的赤字。

教育生态的全球趋势MIIS 的遭遇并非孤例,过去几年,美国已经有十几所小型私立学院关闭或并校。未来几年,类似的案例还会继续上演。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所以,MIIS 的关停与其说是“AI 的原子弹”,不如说是教育市场里的闷雷:提醒学生非 STEM 学科在 AI 浪潮下需要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MIIS 关闭的直接原因是招生和财务问题。AI 确实加剧了学生对翻译口译专业的怀疑,但它不是唯一原因。

真正的启示在于,人文学科如何在 AI 和市场化的双重夹击下生存。MIIS 的倒下不是一出“AI 杀死名校”的科幻大片,而是高等教育市场化+AI 心理冲击+招生困境共同作用下的一则现实主义小故事。

当然它也提醒童鞋们,留学选专业、做规划时,不要只被几篇新闻轻易地制造焦虑“AI 会不会替代”,而是要思考整个学科的结构性趋势。

当然,与此同时活得风生水起的,还有能用一句标题把故事改写成全球灾难大片的新闻业。

人工智能科研项目

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全网热议:“翻译界的哈佛”被AI干倒闭了?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中文大学一口气新开 7 个专业!

下一篇

曼大公布最新学费标准!比某G5院校可“亲民”太多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